您在這裡

2014 IndieCade 概況

1 篇文章 / 0 新
2014 IndieCade 概況

在 141026 場次的分享會裡,我們已經簡單分享過 2014 年 IndieCade 的活動概況,不過因為分享會的時間有限,有許多現場照片沒能夠分享,因此就額外再以這篇文章來整理 2014 年 IndieCade 的照片,希望能夠透過這些照片,提供各位更完整的 IndieCade 概觀紀錄。


IndieCade 的會前會「IndieXchange」僅限遊戲開發者及開發相關人員入場,主要是提供開發者們各種議題諮詢與交誼的場合。今年的地點依然是 Culver City 的「老兵紀念館」。

最有趣的當然還是 Game Testing 啦!這是個讓開發者們把遊戲拿出來展示、彼此試玩交換意見的活動,不過今年 Game Testing 跟過往各自搶桌子據地為王的方式不同,而是要事先向主辦單位報名,以時段制的方式輪替現場所展出的遊戲。

各組可以獲得一個圓桌範圍的展示空間,要如何陳設就完全自由囉,不過因為只有一兩個小時的展示時間,所以也多半不會有太費工的布置,像下面這組配合遊戲風格自備了墨西哥風的桌巾就是個簡單又有突出效果的布置方法。

在數位版的遊戲一旁擺上實體版本的遊戲也是很引人注目的一招!

還有胸章、明信片、名片等必定會有的宣傳小物,也很適合在這種場合發送。

桌上的立牌是由主辦單位所配置,各組可以自行印製 A4 尺寸的看板圖,更換組別時可以快速替換。

展示的遊戲平台與型式沒有明顯的限制,只要有辦法在這樣的場合內展示即可,像是多人同樂的平版遊戲就非常適合。

接多支手把來玩的多人遊戲在這邊也不用怕湊不齊玩家!

正統的桌遊當然也沒問題!

非常特別的文字冒險遊戲:用列印收據的機器將目前的遊戲狀況列印出來,按下機器上的按鈕選擇分歧路線後會再列印出後續的遊戲內容,當整個遊戲結束後,把單據撕下來就是一條專屬於玩家的冒險故事卷軸!

這次的 Game Testing 中,有不只一組遊戲有台灣創作者參與製作!首先是這款《Sunder》,看起來像是紅藍立體圖像,實際上可不是如此,兩名玩家需要分別戴上雙眼均為藍色或紅色濾色片的眼鏡,來進行合作過關。雖然兩名玩家觀看的是同一個螢幕,但由於紅色或藍色被濾掉,所以看到的會是不同的畫面,兩名玩家一定要互相溝通,交換彼此所看到的訊息才能夠通過各個關卡。

另一個有台灣創作者參與的遊戲是《Close Your Eyes》,這也是一款解謎風的 2D 平台遊戲,透過遊戲內角色睜眼與閉眼間的差異來通過各種關卡機關。

在 Game Testing 全部的時段都結束後,最後還有一個特別加時的時段,在先前的 Game Testing 活動中獲得現場票選最多票數的幾個組別,將可以在這個時段再次的展示一次遊戲!照片中這款《Relativity》的作者 Willy Chyr 其實也是台灣裔呢。

然後,我們的遊戲《CuBeat》也有在這邊讓人試玩喔,即使我們沒有報名...透漏一個 Game Testing 的密技:雖然圓桌部分的遊戲展示需要事先報名而且會依照時間表輪替,不過會場周邊還有幾組閒置的方桌,你可以去把它佔下來展示遊戲,不用報名,而且還沒有時間限制...XD

IndieCade 的主軸之一是各種演講和座談,主題通常是非技術性的,而是以想法與觀點的交流討論為主。

由於某些事件的影響,今年的主題多半是以「社群」做為關鍵字,有分享各地遊戲開發者社群建構經驗的主題,也有針對「社群」該是什麼樣貌的討論,以及社群媒體帶來的正負面影響等等。

特別的是,今年的場地比起往年有所更動,竟然借到了當地市政府的市政會議廳!

全面占領主席台!!(誤)

再來看看 IndieCade 主會場的概況。IndieCade 主會場是在一個廣場上,由眾多營帳攤位組成的區域,包含了贊助商攤位、big games、桌上遊戲區、eSport區、主舞台等等。

首先是 Playstation 的攤位,作為 IndieCade 最主要的贊助商,展出的遊戲試玩機台數量也是最多的。

不過任天堂也不惶多讓,雖然遊戲數量比較少,卻祭出了試玩五款遊戲就送 T-shirt 的殺招,使得這邊的排隊人數一直都不少。

開放平台式遊樂器主機 OUYA 的攤位雖然規模跟上面那兩家沒得比,不過由於展出時主打同樂型遊戲,所以也都能夠一直保持著很熱鬧的氣氛。

eSport showcase 區,可以試玩競技要素濃厚(也實際有被一些電競活動列入比賽項目)的獨立遊戲們,而且這些遊戲不只自己玩好玩,看別人玩也是很有趣的!

Girls Make Games 的攤位,這是個鼓勵女孩子們參與遊戲製作的組織,不時舉辦專為女性設計的遊戲設計、美術與程式工作坊,希望能夠改善遊戲業界從業人員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攤位上主要是販售一些可愛的徽章與海報。

桌上遊戲區,有多種桌遊在此展示與試玩。

IndieCade 入圍遊戲的展示試玩區,依遊戲性質與風格區分為偏向靜態遊戲的「Reflection」(沉思) 跟動態遊戲的「Adrenaline」(腎上腺素) 兩區。

Oculus 在這邊停了一台超酷的車子,不過因為排隊排很長所以不知道車子裡面在做什麼...車子外面則是 Gear 的試戴體驗。

在 Oculus 之外,還有許多以虛擬實境為訴求的遊戲或應用集結在「VR ZONE」等攤位。

現場免費 Wi-Fi 的「行動廣告」...XD

中央的舞台區,有多組樂團或合唱團表演電玩相關曲目。

還有重頭戲「Game Slam」也是在這個舞台上進行!今年的 Game Slam 改變規則,沒有螢幕可以使用,只有一支麥克風和 100 秒的時間!究竟要怎麼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向大眾介紹你的遊戲呢!?

這個區域內,還有一大片空間是用來進行「Big Games」,也就是強調肢體運動的大型遊戲啦。像下面這個是要拿圍裙拋接食材的遊戲,目的是要把食材順利送到鍋子裡。

用吹葉機吹送「滾草」的遊戲,玩法應該也有很多種,可以多個玩家比速度或比分數之類的,重點不只在於要控好滾草球的技巧性,還有其他玩家的干擾與自然風等因素。

攻方丟襪子球,守方用軟泡棉棍防守的遊戲,還真是什麼都可以拿來玩啊...。

這一區的地上還有很多粉筆塗鴉,也有人畫上跳房子之類的遊戲在玩。

柏油,是你!?

電話亭實境遊戲,似乎是要拿起話筒聽語音指示,撥後續的號碼來進行的解謎遊戲。

大型的拼接玩具,現場玩家拼出了很多奇妙巨型生物。

接著來到主會場附近的消防隊集合場,這裡被借來展示 IndieCade 的入圍作品。

晚上的主會場,還有 Night Games 登場!這時候會出現的遊戲,都以強調聲光效果為主,所以當然最適合在晚上來玩囉。

用 Kinect 偵測手臂位置,藉以變換畫面與音效的聲光互動裝置。

在旋轉中的黑膠唱片上擺放棋子,看誰能在一曲的時間內成功擺放最多棋!唱片上的棋子多寡,還會影響到唱片的撥放速度與成音效果,可以說是用物理的方式來達到隨著遊戲情境改變音樂的效果。

去年在這邊就出現過的體感操控版《soundodger》,這次變成了兩人遊戲!游標將會被設定在兩個玩家的中央,玩起來猶如在跳雙人舞。

神秘的互動裝置,玩家可以透過一旁的平板改變裝置的顯示顏色與效果,想帶來的或許是某種更加電光迷幻式的萬花筒體驗。

這個就更加神秘了,彷彿是某種催眠裝置,實際上的名稱是「心跳增幅器」,是透過頭上的燈光、躺著的按摩椅和手上的脈搏感測儀,來放大、並傳遞給對面的玩家彼此心跳的脈動感。

向上投影到帳篷的互動光影體驗,可以看到前所未見的星空。

這個則是可以現場取樣聲音,並馬上將你的聲音變成一種樂器的互動體驗!

比較傳統形式的遊戲當然也是有,配合著現場昏暗的光源,帶來的是夜店酒吧式的派對氣氛。

以上就是 IndieCade 2014 的概觀紀錄,就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這篇文章基本上就只是以照片的整理與分享為主要的目的,若想要了解較完整的 IndieCade 2014 心得分享,請參考我們 141026 場次的分享會錄影: